我们将最****的鹅苗压秒等提供给广大养殖户...
详细内容

无名高热病发生特点与防治

无名高热病发生特点与防治

猪无名高热”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病猪表现为高烧不退、食欲不振或无食欲、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等症状。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和死亡猪只增多,饲料效率,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
    1、发病特点
    (1)一般发生在季节更替温度变化之时,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一般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80-90%,给养猪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2)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猪舍通风、保温设备完善的大中猪场发病率较低,发病率在15%以内,而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对保温重视程度不足的小型猪场发病率较高,一般在10~30%,甚至50%以上。
    (3)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和从场外购进猪苗饲养的育肥的猪场发病严重。
    (4)体重越大的育成猪,发病率越高;有的猪场以母猪发病为主。
    (5)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大部分发病猪使用了泰乐菌素、阿莫西林、磺胺类等抗生素药物以及安乃近等退热药,体温暂时下降,但往往在第2~3天体温又上升到原来的水平,有部分病猪治疗后仍高烧不退。
    2、临床症状:
    13~25周龄的生长育成猪,发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发病严重者,食欲废绝。起初个别猪只发烧,随后迅速传播至大部分猪群、体温升高至39.5~41.5℃,出现个别猪突然死亡;患猪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个别猪有腹泻现象,尿量少、混浊,颜色加深。患猪迅速消瘦,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有的则全身黄染;个别病猪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患猪使用退热药物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停药后往往复发。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50%以上。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3、剖检变化
    所有病死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剖检可见以下症状:
    (1)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肿胀、硬变,呈不能萎缩的橡皮状肺,部分猪肺的膈叶的腹侧呈现紫红或灰红色,个别肺有化脓灶。
    (2)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肺门淋巴结及纵膈淋巴结肿大。
    (3)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纤维蛋白渗出,并造成粘连,个别心肌与心包粘连。
    (4)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相类似或肺片状出血。
    (5)有的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的肝则呈黄土色,质脆,个别病猪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多数死亡猪有轻度胃溃疡。肾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有淤血现象。
    (6)有的病猪脾脏肿大,质脆,而其它脏器则无明显病理变化。
    4、病因分析
    (1)“猪无名高热”的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HC)、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毒(ADV)、猪圆环病毒(PCV-II)、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2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猪丹毒、附红细胞体、猪弓形虫、猪霍乱沙门氏菌(SC)以及猪蛔虫等多种病原体,猪瘟以及多种细菌的感染是导致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
    (2)大部分养猪场和养殖户的猪舍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保温条件差,造成猪容易发生冷热应激;另外,猪场频繁转群、混群,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猪舍温差大、湿度高、有害气体含量高,往往也引起猪群发生应激反应,使猪群抵抗力下降。
    (3)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全面,疫病和营养等因素造成猪群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不重视后备猪免疫和药物净化工作,导致猪群免疫水平不稳定,都可引起“猪无名高热”的暴发和流行。
    5、防制措施
    该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愈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2)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3)充分重视猪场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地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播。
    (4)药物控制措施:
    该病重在预防,当猪群大规模发病时,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应在疫病未发生之前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进行预防,应在猪无名高热发病高峰期前加药预防,当疫病发生时应及早采取措施投药对病猪进行治疗,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
    ① 生长育成期:在12~13周龄和17~18周龄使用有效药品进行预防,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400克+阿莫西林300克+黄芪多糖(按说明使用),采用脉冲给药的方式,连用1周,停药1周后,再用药1周。
    ② 哺乳母猪:可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猪料中添加80%支原净150克/吨+金霉素300PPM+阿莫西林150克/吨,减少母猪排出病菌污染分娩舍,切断疾病从母猪到仔猪的水平传播。
    ③ 断奶仔猪:仔猪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4周的仔猪料中添加抗菌素,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5克/吨+金霉素300PPM+阿莫西林200克/吨,切断仔猪与仔猪间疾病的水平传播。
    ④ 定期驱虫;蛔虫、鞭虫等内寄生虫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使猪群抵抗力下降,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和肺丝虫都会加重呼吸道病的病症,所以配合药物驱虫对控制本病发展有一定意义,应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2周后,可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明显的驱虫剂,如辉瑞“通灭”。
    ⑤ 对已发生“猪无名高热”的猪群,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400克/吨+磺胺6甲嘧啶600克/吨+阿司匹林300克/吨黄芪多糖(按说明使用);发病猪应隔离饲养,精心护理,患病猪采食饲料减少,不能摄取足够治疗量的药物,可在饮水中加药。对一些病情较重的猪只,应使用注射的办法进行治疗,可使用黄芪多糖+长效磺胺类药物,1天1~2次,连用3天,同时配合也可使用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病情特别严重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应及时、果断淘汰,防止疫病传播。
    (5)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结合各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做好猪瘟、蓝耳病、伪狂犬、萎缩性鼻炎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尽量排除能导致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原因。
    (6)猪只长期摄入霉菌毒素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较容易发生本病。因此在该病的高发期****能选用一些新型的脱霉剂,防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危害猪群的健康。
关闭